联系电话:15936088889
产品中心

吕梁:风劲势起奋楫先 笃行实干潮头立

来源:新万博网站网页版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3-02 09:59:20 4吨一体冷凝蒸汽锅炉发货

岁末年初,冬日暖阳下的吕梁大地,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。企业车间里机械轰鸣,员工们忙着赶订单、抢市...

场地规划指导

现场安装调试

售后保养维护

案例详情

  岁末年初,冬日暖阳下的吕梁大地,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。企业车间里机械轰鸣,员工们忙着赶订单、抢市场;项目工地大型车辆穿梭,巨大的挖掘机不断吞吐着土石;蔬菜大棚里人头攒动,农民们正在收获着忙碌的“幸福年”……

  刚刚过去的2023年,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。一年来,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,我市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,按照省委“两个转型”要求,坚持新发展理念,因势而谋,应势而动,持之以恒打造“985”重点产业链,聚力补短板、锻长板、扬优势,全力调整优化产业体系,积极构建多元支撑的产业体系。

  站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历史新起点,吕梁再次整装出发,迈出了高水平发展的铿锵步伐。

  隆冬时节,寒意正浓。在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铝镁新材料园区内,一股火热的发展气息却扑面而来,一辆辆运送电解铝液的汽车穿梭于多家企业之间。在山西一禾铝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,平均不到一个小时,就有一辆汽车拉来十多吨铝水。随着机器转动,偌大的铝液包如茶壶般被凌空提起,火红的铝液从“壶嘴”流出,缓缓倒入熔铸炉内。

  一禾铝业的三条生产线吨来自(中铝)华润铝厂的铝水。这种原来我市铝工业中的“初级产品”,在新的产业链上,经过冷轧、退火、连铸连轧、拉丝、复绕等一道道工序,华丽转身,变为一卷卷具有了全新理化特性,并且“身价倍增”的新产品。

  “经过严格的工艺把控,最后产出的漆包线主要使用在于航空航天、新能源汽车,近几年迅猛发展的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,都在使用咱们的产品。”厂长陈长永自豪地说。

  与一禾铝业同处一个产业园区的元泰高导材料(山西)有限公司,也瞄上了我市纯度高达99.85%的优质铝水。针对市场需求,该公司组织技术力量,攻克了材料强劲性优化匹配等技术难关,生产出700MPa级超高强铝合金铸棒,将新产品成功打入前景广阔的消费数码产业,应用在折叠屏手机上,一举破解了国内高端铝材依赖进口材料的“卡脖子”问题。

  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任利军和记者说,铝镁新材料产业园区业已形成66万吨铝土矿、200万吨氧化铝、50万吨电解铝的产能,园区立足优势资源不断向下游拓展。目前,整个园区已发展出7个系列、43种合金材料的生产规模,“铝水不落地、铝锭不出县”的目标正在变成现实。

  自然资源丰富,产业体系偏重,是吕梁经济的基本特征。在高水平发展已成为“主基调”的新形势下,如何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,做好新旧动能切换,走好转型发展之路,成为绕不过去的新课题。

  面对新的发展形势,市委、市政府审时度势,着眼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格局,提出打造“985”重点产业链,将铝镁、特钢、氢能、非常规天然气、白酒、医药等九个工业经济重点产业链作为我市工业转型的重要抓手,奋力走出一条产业优、质量高、效益好、可持续的发展新路。

  在吕梁另一经济重镇——孝义市,正在经历着一场脱“碳”换骨、“氢”装上阵的精彩蝶变。在“碳达峰碳中和”、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目标指引下,孝义市深度融入吕梁“一体两翼、三港四链”战略部署,努力挖掘自身资源潜力,从原煤生产出发,走向清洁炼焦,最终选择了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氢能产业,围绕鹏湾氢港氢能产业园项目,打造以鹏飞集团为链主、“气—站—运—车”氢能全产业链,氢能产业集聚成链全面起势。

  2023年12月29日,由鹏飞集团自主生产的上百辆氢能重卡缓缓驶过绿色拱门,标志着我市第二批氢能重卡正式投放。相较第一代车型,升级后的新车型燃料电池功率由125kW升至135kW,续航里程由350公里大幅度的提高至650公里,整车通过轻量化适配减重了200公斤,每辆车成本还降低了32万元,整车品质却得到全面提升。

  依托鹏飞集团“链主”地位,孝义市引进上海申能、氢晨科技、鲲华新能源、浙江蓝能等行业龙头,抢占氢能“蓝海”先机,焦炉煤气制高纯氢、水电解制绿氢项目建成投产,4个加氢综合能源站建成投用,氢燃料电池/热电联供装备制造项目开工建设,“气—站—运—车”氢能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初步形成。

  向新而生谋蝶变,重塑产业新格局。以九个工业经济重点产业链为牵引,吕梁制造业振兴升级迈出坚实步伐。目前,全市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已达26.99亿立方米,孝义鹏飞集团年产20万吨、交城美锦年产5.7万吨氢气生产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,累计投运500余辆氢能汽车,建成加氢站11个,开通氢能示范运营线万吨优特钢生产能力。同时,兴县天然气液化提氦制氢、华兴铝业提取金属镓、中钢年产20万吨高速镀铜焊丝、兴县臣功固废综合利用、晋能300万千瓦太阳能高效组件项目、金辉60万吨烯烃、庞泉酒庄年产3万吨白酒等一批大项目正在快速推进,预计全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%,非煤工业增加值增速超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速7个百分点,多元支撑的工业体系构筑起了吕梁经济发展的“钢筋铁骨”。

  从中阳县城出发,沿着苏北线往南十多公里,就能看到山西心言黑木耳产业园。泛着青色的两山之间,上千座罩着遮阳帘的木耳大棚次第排开,绵延数里,蔚为壮观。大棚内一串串菌棒像糖葫芦一样,被直直地吊着,一朵朵娇嫩的黑木耳争先恐后地钻出菌包。

  海拔高、温差大、森林覆盖率高等自然地理气候优势,赋予中阳县发展木耳产业的强大底气。短短几年,通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和特色专业镇的建设,中阳县木耳产业完成了规模“从小到大”、产业链条“从短到长”的历史性的跨越,一跃成为“全国黑木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县”,菌棒从4万棒发展到4864.1万棒,带动菌棒厂、采摘园、销售商、产品包装企业等上下游产业实现产值5亿元,让“小木耳”带来产业振兴的“大钱景”。

  距离中阳不远的交口县,紧紧依托香菇、平菇等食用菌产业种植基地,积极打造集菌种研发、菌棒制作、食用菌产品加工、物流服务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体系,发展出3个规模化示范园区、6家食用菌企业、52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,全县食用菌规模突破3000万棒。

  “香菇长好了就要及时采摘,每到采摘季,我们每天凌晨五点多就开始工作,一天下来能挣100多块钱,家门口就可以就业,挺好的。”在交口县康城镇尚家沟的香菇种植基地,年近80岁的王来生,本该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,却选择再次走上工作岗位,背后的原因,除了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的便捷,更主要的是交口县火热发展的食用菌产业对于劳动力旺盛的需求。

  一条产业链,就是一个增长极。锚定农业强市目标,我市着力打造生猪、肉牛、食用菌、马铃薯、杂粮、沙棘、红枣(药茶)、核桃八大特色农业产业链,不断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,推动特色农业成为群众增收、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。

  以花为“媒”,振兴产业。地处山西西北部的岚县,因气候冷凉,昼夜温差大,土壤多为沙壤土,种植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为此,岚县将马铃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养,不仅通过文旅融合来努力扩大影响力,还不断延伸产业链条,推动形成特色鲜明、布局科学、品质优良、产供销和经科教紧密结合的马铃薯产业集群,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出一级种基地4万亩,生产一级种6000万公斤,能满足40万亩商品薯生产用种。

  每年的七八月份,岚县岚城镇王家村,一簇簇土豆花便竞相绽放,在片片绿叶的映衬下,宛如一幅绝美的自然写意画,吸引四面八方的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光旅游,感受土豆花海的别样美景和独特的田园风光。

  “以前,种的都是老旧品种,不懂得换种,产量一直上不去,每亩产量就是1000多公斤。现在有了育种公司,我们年年换品种,种一级种,去年我种了30亩,平均产量都在2000公斤以上。”62岁的康建福是岚城镇王家村的一名土豆种植大户,种了30多年土豆的他,说起近年来土豆产业链发展带来的变化,语气中充满感慨。

  因势而谋、顺势而为。在积极打造延伸产业链的过程中,我市按照“链条、规模、科技、标准、品牌、数字、联合、集团”八条路径推进全产业链发展,坚持“科技”和“改革”双轮驱动,聚焦基本的建设、科学技术创新、品牌培育等关键要素,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。

  举旗定向,风劲扬帆。吕梁上下盯紧目标、同心同向,以只争朝夕的昂扬斗志、干则必成的信心决心,全面唱响产业高质量发展、乡村振兴主旋律。目前,全市生猪出栏产能达到567万头;肉牛存栏51万头,饲养量稳居全省第一;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1.45亿棒,香菇、木耳生产规模均为全省第一;杂粮种植培养面积152万亩、占全省的16.2%;完成红枣、核桃、沙棘等经济林提质增效50余万亩;马铃薯种植培养面积超过57万亩,形成“土豆种植—土豆花—土豆—土豆宴”和“土豆+文旅”的全产业链。预计全市县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营业收入全年完成438亿元、增长15%以上。

  从“五一”前后开始,吕梁的旅游热度伴随着气温迅速上升。漫步在青石砌墙、灰瓦覆顶的离石区王营庄文旅小镇,能见到游客三五结伴、闲庭信步,享受着远离城市喧嚣的慢时光。乡村e镇直播间内,主播们卖力地推介着种类丰富的农特产品;科创研学馆里,VR、模拟飞行等互动式展品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种子;美食街上琳琅满目的美食唤醒着沉睡的味蕾……

  “听说村里要发展旅游,我就放下原来的生意赶紧回来,把自家的院子改造成个农家乐,没想到生意还不错,最忙的时候,每天晚上十一二点才能休息,假期和大型活动期间,饭馆月收入可达5万元。”说起王营庄文旅小镇带来的变化,村民刘四四喜不自胜。

  将刘四四拉进“幸福的烦恼”的“文旅快车”,既有着近年来国内文旅产业火热发展的大势所趋,更与我市努力将古村落、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,积极谋划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努力息息相关。

  在立足地域特色,不断打造“爆款”的同时,我市快速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,投资363.8亿元,实施了31个文旅建设项目,启动了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建设,临县孙家沟、中阳神圪垯、离石大东沟、孝义临水村等一批特色村庄慢慢的变成了市民休闲旅游的度假胜地。

  现代服务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,一头连着民生福祉。去年以来,我市深入挖掘资源、人才、产业优势,锚定“美丽幸福吕梁”建设目标,抢抓现代服务业发展机遇,锲而不舍推动文旅康养、现代物流、电子商务、吕梁山护工、数字化的经济等服务业,快速融入时代发展大潮,串点成线,连线成链,以崭新的面貌刷新着外界对于吕梁的认知,持续擦亮这座城市的新名片。

  “了五年,能赚20多万元,对家庭的帮助确实挺大,两个孩子上大学都是我出钱,助学金贷款都是我还的。”在北京北航家属院内的一个单元楼内,“吕梁山护工”王改平,每天需要负责雇主的饮食起居,虽然辛苦,但回想起自己参加“吕梁山护工”培训以来,身上发生的一系列曾经不敢想象的变化,心中有了不小的成就感。

  授人以鱼,不如授人以渔。“吕梁山护工”是我市持续多年打造的一个劳务品牌,如今已成为了一张享誉全国家政服务业的靓丽名片。去年,我市对培训学员继续实行包吃、包住、包就业,免除服装费、体检费、保险费、学杂费、教材资料费的“三包五免”政策,帮助一批又一批农村劳动力掌握专业技能,走出吕梁山。

  秉承“诚信、勤劳、专业”的吕梁山护工,把老区人民淳朴、善良的优秀品格带到大城市,用爱心、耐心服务千家万户,为城市家庭带去温暖和帮助。同时,也用双手扭转了自己的人生、改变了全家的命运。

  乘势而上,聚势而强。在持续打造完善服务业链条的过程中,我市还着眼长远,紧跟“数字中国”战略,全力实施大数据产业市场主体培育行动,加快打造大数据创新生态、产业生态和应用生态。在推动成立吕梁信创研究院,与华为、百信、麒麟软件、东方通、人大金仓等25家核心信创公司展开全方位合作的基础上,进一步加快吕梁经开区数字化的经济产业园建设,成功申报省级数字化的经济产业园,引进360数字安全科技集团、盘石集团等头部企业,新增大数据企业39户、总量达85户。其中9户获得国家高新技术认证,2户获评省级研发机构,取得软件著作权197件、21件专利,1户企业在“晋兴板”挂牌。

  奋进新赛道,澎湃新动能。以打造五个服务业重点产业链为支撑,我市现代服务业在政策与市场的联合推动下,正在汇聚起强劲的发展动能。“黄河一号”旅游公路实现主线个农村寄递物流网点,实现行政村全覆盖;汾西荣欣、临县林家坪、岚县通宝、昌泰三交东、吕梁北等5个铁路专用线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;实物网络零售额17.84亿元,同比增长43.8%;吕梁山护工累计培训总人数超过10万人。来自统计部门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预计2023年,全市服务业增加值662.1亿元,增速排名全省第三。

  如月之恒,如日之升。铆足干劲的新时代吕梁人,在持之以恒打造“985”重点产业链中练本领、见真章。一条条思路、一个个愿景,变成各级干部群众扎根热土、奋力攻坚的火热实践,在通往美丽幸福吕梁的航道上千帆竞发。记者 刘少伟

上一篇:锅炉除烟除尘设施锅炉脉冲布袋除尘器
下一篇:【48812】电热锅炉不归于电代煤 享用优惠电价不容易

新万博网站网页版版权所有 豫ICP备16025219号     集团电话:400-777-6575   24小时技术支持:15936088889